bitpie.apk|Stacks:十年磨一剑

作者: bitpie.apk 分类: bitpie百科 发布时间: 2024-03-22 09:51

原文作者:@Jane @wenchuan原文来源:Buidler DAO

Stacks 的设计思路:平衡、取舍与迭代

不可能三角的取舍

我们从 Muneeb 在推特中分享过的比特币不可能三角出发来看 Stacks 的设计思路:

Source:@kyleellicott

在不改变目前 L1 的前提下,存在三个最优选项 a)开放网络、b)无独立代币、c)全局虚拟机(VM):

  • 开放网络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共识,与此对应的是联邦制,仅部分选中的实体可以参与挖矿;
  • 无独立代币符合 BTC Maxis 的希冀,没有新资产与比特币竞争;但代币能够给矿工激励,更好地实现激励相容,也有助于网络冷启动;
  • 全局 VM 的反面是将数据存储在链下,没有通用的全域账本,数据的可触达性减弱,但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隐私性,在部分场景下非常有效

Stacks 选择了 a) 和 c),并在 b)上做了妥协,发行了独立代币 $STX。做出这种取舍背后的部分理由是从用户体验及开发者角度出发。在全局 VM 中,开发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,实现更好的智能合约交互,一如其在 Ethereum 和 Solana 中的体验。在大部分场景下,全局 VM 的体验会更优。

此外,Stacks 上着重构建的方向即是 DeFi,希望使 BTC 不止是 SOV,而是生产性资产。而如果要吸引大体量资金,能够将 BTC 在 L1 和 L2 之间安全地移动是重中之重。$STX 的用武之地即在此处,作为激励给到矿工和验证者,从而实现一个开放、无需信任、去中心化的网络。从增加商业成功的概率角度,有合理的激励无疑是不可或缺的。虽然代价是 Stacks 被部分 BTC Maxis 称为 Affinity Scammer,但长久来看,可行性、合理性会战胜人的非理性的情绪。

这个过程以 Proof of Transfer (POX) 共识为核心,POX 可以看做是对 POW 的再次利用,不消耗额外过度的能源。当前机制具体如下图所示:

  • 矿工将 BTC 转移给 Stackers 以获取潜在的出块奖励,获胜(成为领导者)的概率正比于其转移的 BTC 金额,领导者获得在 Stacks 写入区块的权利,并获得包括 STX 和交易手续费在内的奖励。

Source: @godfred_xcuz

  • 另一侧,Stackers 则通过锁定 STX 获取 BTC 奖励(这个行为被称为堆叠),奖励金额正比于锁定的 STX。

在具体的堆叠方式上,如果用户选择自己堆叠,其周期持续两周,并有最低 STX 锁定量要求(~100,000),体验相对一般。流动型堆叠协议 StackingDAO (对标 Lido)上线后,用户存入 STX 可以获取 stSTX 作为代币化凭证,并可在 DEX 中随时交易回 STX,且不再有堆叠数量要求,灵活性大幅增强,但需要支付5% 的收益佣金。除 StackingDAO 外,OKX,Xverse 等也分别提供不同的池子堆叠方案。当前 StackingDAO 和 Xverse 的堆叠收益约为 6%。

Stackers 受到激励的点在于其参与了双向去中心化的 Peg 机制,与比特币挂钩的资产称为 sBTC。

  • Peg in:用户在 L1 上锁定 BTC 时(存入 Peg wallet),在 Stack 上可以对应生成相应的 sBTC,其价值与 BTC 1:1 对应,无需付 wrapping fee
  • Peg out:Stackers 进行阈值签名,达到 70% 要求后 sBTC 会被销毁,L1 上重新释放等量的 BTC,并从 Peg wallet 发送到某个 BTC 地址;因 Stackers 希望得到 BTC 奖励,且其锁定资产大于 Peg wallet 中的 BTC,失信会得不偿失,故而其有动力始终做出正确选择实现 peg,即激励相容。BTC peg-out 请求也会作为 BTC 交易被广播。鉴于 Stacker 可以自愿参与,因而其是完全去中心化的。

Nakomoto 升级要素

Nakomoto 升级的重头戏一在效率,生产区块的速度会提至 5 秒(当前数十分钟)。可以想见,快速区块的实现可以大幅提升 DeFi 的体验,也会使很多有意义的用例成为可能。快速区块得以实现,核心源于引入了基于 Tenure(任期)的区块生产机制——被选中的矿工负责生产任期内的所有 Stacks 区块,并以密集的节奏进行生产,约 5 秒/块。L2 的区块时间与比特币 L1 解耦,不再 1:1 锚定。

二在安全机制的改进。当前 Stacks 有独立的安全预算,取决于矿工花费的 BTC 数量。升级后,超过 2 个比特币区块后,安全性可以达到 100%的比特币终结性,终结性即交易不可逆转,意味着攻击 Stacks 难度等同于攻击比特币。背后的原因在于后续矿工除了向 L1 提交 Stacks 区块的哈希外,还需要提交上一个矿工任期内生产的第一个区块的索引区块哈希,从而可以将 Stacks 链的历史和 L1 层对齐至上一个矿工的任期范围,即拥有了比特币终结性。在白皮书中,最初设计是超过 150 个区块后拥有比特币终结性,从 150 缩减到 2,可谓巨大的提升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IXY_49xbIY&t=188s

最新的 2 个区块的安全预算也将有所提升,除矿工花费外,新增了 Stackers 堆叠的资金。考虑到 Stacks 锁定的资金已达十亿美金量级,按照 70% 的阈值及当前 STX 价格来计,需要至少 7.8 亿美金才能发起攻击。充裕的安全预算是最深厚的壁垒之一,也是长期建设积累的功底。其他 L2 如果也计划采取类似的手段实现更高的即时安全性,需要有更高的锁定资产,难度不小。

而 Stacker 除了继续为网络的经济安全贡献外,还需要验证和批准矿工生产的区块。鉴于区块生产速度加快,验证者的效率也必须跟上,生态内不同角色的配合更为紧密。此外,Stackers 会先内部就链尖达成一致,并监督矿工在最新的 Stacks 区块后面生产,否则将拒绝签署,从而不再有 Fork。

Crypto Twitter 上曾有很多关于 Stacks 是否是 L2 的争议。由于 Stacks 利用比特币来做终结,领导者选举也发生在 L1 上,其实质上无法脱离 L1 单独存在,并不能算作 L1。此外,鉴于升级后 Stacks 不再有单独的安全预算,开始有类比特币的重组阻力,这个角度将更接近传统 L2 的概念。但另一个维度,我们无需被定义束缚,也可以从更好地使用 BTC 这个原点出发,去关注用户场景和开发者体验,来倒推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智能合约层。至于具体是 L1,L1.5,L2 又怎样呢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